(2018年1月8日,北京)在日產汽車的研發中心,有一群致力于探索和開發尖端技術的技術專家,他們讓未來交通出行變得更加有趣。作為日產汽車研究中心的一員,日產汽車研究中心專家負責人上田哲郎(Tetsuro Ueda)帶領著他團隊,專注于智能網聯技術與人類社會的研究,讓二者能夠充分并且無縫的實現互聯。而他們最新的一項研發成果便是利用智能網聯平臺與傳感技術為駕駛員創造出更廣闊的視野。
在2019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上,日產汽車發布了一項開創性的未來技術 -“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術。該技術通過將現實與虛擬世界的融合,幫助駕駛員看到“無形世界”,令駕乘者體驗到無與倫比的車聯網技術帶來的魅力。
日產汽車研究中心專家負責人上田哲郎(Tetsuro Ueda)
在近期的采訪中,日產汽車研究中心專家負責人上田哲郎(Tetsuro Ueda)闡述了他對于“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術與人類社會“互動”的觀點。
問:什么是“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術?
上田哲郎(Tetsuro Ueda): 日產汽車“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術是一項提升駕駛意識并增強駕駛體驗的技術。通過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結合,形成虛擬實境,繼而創造出極致的智能網聯汽車體驗。在車輛的駕駛過程中,這項技術通過從車輛周圍環境收集到的傳感數據,與虛擬信息進行交互,最終通過三維圖像和增強現實的虛擬形象演繹出來。也就是說,我們能夠利用這項技術看到原本無法看到的信息并與之進行互動。
問:“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術與其它正在研發的相關技術有什么區別?
上田哲郎(Tetsuro Ueda): 從互動電子設備的層面來看,目前所應用的技術僅限于在信息顯示屏上添加語音功能。日產汽車“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術所采用的方法遠超過這種傳統的信息顯示方式。雖然有些公司正在研發車輛的3D信息顯示功能,但是區別在于日產汽車利用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技術呈現出數據或虛擬形象。這將有效提升交互效果,并在現實世界中增加虛擬元素。另外一個區別是日產汽車旨在通過擬人化的方式來呈現信息和數據。
問:“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術與虛擬個人助理(VPAs)有何區別?
上田哲郎(Tetsuro Ueda): 虛擬個人助理(VPAs)主要是通過AI技術改善用戶助理平臺的效率。但通過虛擬實境(Metaverse)提供服務的虛擬形象則完全不同,我們稱之為“遍歷智能體(Traverse-Agents)”,比起效率,它更加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虛擬個人助理(VPAs)只提供功能性輔助,而“遍歷智能體(Traverse-Agents)”除了提供功能性輔助外,它還是移動車輛之間的伙伴。這個概念充分利用了多種“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的傳感技術,比如“全向感知技術(Omni-Sensing)”能夠從交通基礎設施和周邊車輛的感應器上收集數據,并利用虛擬實境(Metaverse)來滿足駕乘者的需求。這些元素可以成為一個聊天的伙伴,也可以為駕乘者提供駕駛輔助、語言學習、商務及個人事務的咨詢等服務,并且能在車輛內完成。
問:交通數據等信息通過全向感知技術(Omni-Sensing)傳達給駕乘者。這與提供類似信息的設備和應用程序有什么不同?
上田哲郎(Tetsuro Ueda): 不需要訪問虛擬實境(Metaverse)就可以獲得交通信息。即在不超出現有連接在云的智能網聯汽車范圍,通過訪問交通信息云和可視化數據來實現?!盁o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直接采納這些數據,并從全向感知技術(Omni-Sensing)收集的數據中增加了更多的細節信息。例如,我們不僅可以提前獲得關于交通擁堵的信息,還可以知道擁堵原因,并規劃出最優替代路線來幫助車輛避開擁堵區域,提前掌握未知的境況,緩解駕駛壓力。
問:日產汽車將在CES上向參觀者展示虛擬形象通過虛擬實境(Metaverse)出現在車內。那這些虛擬形象能駕駛汽車嗎?
上田哲郎(Tetsuro Ueda): 當車輛處于自動駕駛模式時,我們可以設想有一名“特殊”的操作員能夠對處于自動駕駛狀態下的車輛進行指揮,就像日產汽車在2017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上發布的“無縫自動出行(Seamless Autonomous Mobility,SAM)”技術一樣。但是我們不考慮將車輛控制權如加速,剎車和轉向等操作轉移。虛擬形象用來分享除駕駛操控以外的其它功能,如控制空調或信息娛樂系統,以提高共享出行體驗的存在感和質量。
問:當人們被虛擬世界的駕駛體驗吸引時,你認為實際的汽車駕駛還會有吸引力么?對汽車的占有度會降低嗎?
上田哲郎(Tetsuro Ueda): 汽車滿足了人們的出行需求?!盁o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的核心特征是分享移動出行的經驗,同時也是增強互動體驗的催化劑。 這項技術鼓勵通過超越現實世界來獲得新的互動,進而融入到快速發展的虛擬實境(Metaverse)及其終端用戶。這意味著更多的用戶能在更多場景下進行互動。 我們希望這項技術能夠成為激發人們駕駛汽車的驅動力,并讓更多的人體驗到“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
此外,虛擬的駕駛體驗是無法與現實的駕駛體驗相比的。所以,我們并不擔心駕車人數的減少。相反,與虛擬體驗相結合的駕駛體驗應該激發現實世界中的改革。
問:在開車的時候,會不會擔心車內成員加入虛擬實境?
上田哲郎(Tetsuro Ueda): 在開車的時候完全沉浸在虛擬實境(Metaverse)里是不可能的。“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術利用虛擬實境(Metaverse)里的元素,超現實的讓駕乘者與虛擬人物進行對話,也就是說來自虛擬實境(Metaverse)的“人”將自己的虛擬形象投射到車內的真實世界中。它不同于一個完整的虛擬現實(VR)體驗技術。雖然一個完整的虛擬現實體驗是可實現的,但我們認為這種方式不適合駕駛。
問:“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術能在所有地方使用嗎? 或者只能出現在有互聯基礎設施的城市?
上田哲郎(Tetsuro Ueda): “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術可以在任何可以連接互聯網的環境下使用。也就是說,它將在5G技術引入后甚至是無線技術在移動車輛上應用后實現。當技術和網絡連接速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便可以在駕車期間管理“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進而改善移動出行體驗,并創造無限可能。
日產汽車在中國:
日產汽車在中國的發展始于1973年,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產汽車在中國取得了迅猛的發展。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日產汽車在華的全資子公司與日產汽車公司一起管理在華投資。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作為日產汽車與東風汽車公司成立的合資企業,旗下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和東風啟辰汽車公司分別負責日產品牌、英菲尼迪品牌和啟辰品牌乘用車業務,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則致力于成為輕型商用車(LCV)領域的專家。2017年,包括進口車、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在內,日產汽車在華銷量超過150萬輛。
更多關于日產汽車在中國的新聞信息,歡迎瀏覽日產中國官方網站及微博、微信:
www.zgqcj.cn www.weibo.com/chinanissan | ![]() |
關于日產汽車:
日產汽車是一家擁有豐富產品線的全球性汽車制造商,旗下擁有60多款日產、英菲尼迪及達特桑品牌車型。2017財年,日產汽車在全球的銷量超過577萬臺,凈收入達到了11.9萬億日元。2017年4月1日,日產汽車公布了其新中期事業計劃—“Nissan M.O.V.E. to 2022”,該計劃旨在幫助日產汽車公司在2020財年前收益實現30%的增長至16.5萬億元,產生累計2.5萬億日元的現金流。作為“Nissan M.OV.E. to 2022”的一部分,日產汽車公司將憑其全球最為暢銷的電動汽車-日產聆風進一步擴大其在電動車領域的領軍者地位。公司總部設在日本橫濱,經營范圍覆蓋亞洲及大洋洲,非洲、中東及印度,中國,歐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六大地區。1999年,日產汽車與法國汽車制造商雷諾成為戰略合作伙伴。2016年,日產汽車收購三菱汽車34%的股份,雷諾集團、日產汽車、三菱汽車組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車聯盟,2017年全聯盟銷量超過1,060萬臺。
更多關于日產汽車的產品、服務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信息,歡迎瀏覽日產汽車新聞網站nissan-global.com,或關注日產汽車的LinkedIn賬號獲取更多資訊
日產中國官網將使用Cookie技術為您帶來更好的網站體驗,如果您瀏覽此站點,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該技術。更多內容請參閱 《日產中國隱私政策》 。